您现在的位置是: 财经日历 > 正文

《青年说理》下基层|从今天起,我们好好吃饭

时间:2025-10-21 22:14:25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十月

我在融水苗乡深处

感受到乡亲们心里独一份的踏实


(相关资料图)

我透过缭绕的山间晨雾

看见一个个动人的弯曲弧度

沉甸甸的紫黑香糯稻穗微微低垂

山里人低头弯腰忙碌剪禾

满是笑意的脸上滑落的汗珠

他们不用镰刀,只用一柄祖传的禾剪

手指一勾,穗杆应声分离

一会儿,稻穗已被他们扎成一大把

原来游客眼里绝美的云上梯田

其实是苗山侗寨的老乡

春天弯腰播种

秋天躬身剪禾

才换来一穗穗紫黑的收获

任何浪费

都对不起这漫山遍野的辛劳

我挽起裤腿,学着他们的模样

下田剪禾

拔不起的大腿

站不稳的脚跟

剪不齐的穗杆

一炷香的功夫

才剪了那么小一块

便指尖生疼,腰背酸痛

我第一次体会到

什么叫惜物知时

我知道

很多人把他们的生活定义为“原始”

这些人不懂

这“原始”里

藏着我们早已丢失的答案——

是更古老的岁月

山里人用双手开垦出通往生存的“天梯”

是艰难环境中

他们将最好的稻穗一代代留种

是村里姑爷们从繁华都市归来

便自然握起禾剪的传承

是挑起两头挂满稻穗的扁担

全是笑意的脸

是收割完毕后

在田里生起大火

烤得滋滋作响的禾花鱼焦香

他们担忧风雨不调

却不让收成短斤缺两

他们精打细算

却慷慨地将新蒸的糯米饭

摆在每张宴客的餐桌上

当世界忙着追逐新奇与速度

大苗山人的时钟

永远跟着稻谷的成熟走

用千年不变的节奏

静默地守住了一个民族最不该遗忘的农耕记忆

原来

所有值得珍惜的收获

都长在汗水浸润的土地上

从河姆渡的稻种

到苗乡的紫糯

千年农耕文明的根

就扎在“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的循环里

最踏实的丰收

便是接过农耕文化的薪火

珍惜土地对耕耘的回馈

珍惜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勤谨与感恩

从今天起

我们好好吃饭!

文案:覃方平

拍摄:谌贻照  古秀芳  何俊涛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7 连州网连州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